二者呈现跷跷板效应
A USDX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关系
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初期,美元指数是参照1973年3月10种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几何平均加权值来计算的,并以100点为基准来衡量其价值。1999年1月1日欧元推出后,计算美元指数的货币进行了调整,从10种减为6种,欧元也一跃成为最重要、权重最大的货币。目前,欧元占美元指数的权重最大,为57.6%;其次为日元,为13.6%;接下来英磅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通过美元指数走势的分析能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内的核心货币,不但行使世界货币职能,还一直作为全球的避险货币。在全球经济运行良性时,美元走势主要体现为美国与其他几个国家在经济增速、通胀、基准利率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差异。而一旦世界经济出现问题,则资金对避险的需求将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市场对美元指数走势的预期、美元指数自身的历史周期等因素,也会影响其走势。
一般而言,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呈现跷跷板效应。当美元指数走强时,商品一般会表现弱势,当美元指数走弱时,商品会表现强势。这背后的逻辑可能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美元作为大宗商品的标价货币,在商品供需基本面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美元走强,则以美元标价的商品必将走弱,这主要更多地体现为货币层面,即美元走强意味着美元购买力增强,即同样多的美元能购买更多的商品;反之则相反。二是美元作为美元资产吸引力的参考指标,在商品供需不变的情况下,当美元走强,则意味着美元资产吸引力的增强,从而会产生资金在美元资产与大宗商品间的转换,进而导致资金流出大宗商品市场,商品价格回落,这主要更多地体现为资产配置层面;反之也相反。当然,还存在其他的原因。在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时,美元指数的分析是重要的一环,接下来,就阐述一下几个分析角度。
B 从经济、通胀预期角度分析USDX
从经济数据来看,2016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速终值下修为0.8%,二季度GDP增速初值为1.2%,预期增长2.6%,虽然低预期但仍高于一季度的增速,并且保持了连续9个季度的正增长。尽管个人消费开支增速超预期,进出口数据也有所好转,但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挫以及政府支出的下滑直接导致了二季度GDP增速的低预期。
二季度私人存货增速从一季度的-0.41%下滑至-1.16%,再库存的大幅下挫导致整个私人投资增速下滑至-1.68%。而受整个债务缩表预期以及财政支出有所回落的影响,政府开支增速也持续低迷,二季度的增速也从0.28%下滑至-0.16%,近6个季度以来再度出现负增长。尽管如此,个人消费开支增速以及进出口数据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个人消费这块。占美国经济总量近70%的个人消费开支二季度增长2.83%,远高于一季度1.11%的增速。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维持改善势头,就业增长势头依然不错,股市也维持高点。这一切因素均有利于美国个人消费增速维持高位。
6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28.7万,创下2015年10月以来新高,预期增长18万。6月失业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4.9%,预期4.8%,这主要在于劳动力参与率小幅上涨至62.7%,前值62.6%。美国就业市场仍维持不错的增长势头。
再来看看欧元区、英国以及日本等几个国家经济、就业的表现。欧元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下滑至1.6%,失业率仍维持10.10%的高位,如今的欧元区还面临英国退欧事件、银行业危机等负面事件的影响。英国2015年GDP增速开始下滑至2.33%,2016年上半年增速继续低于2.33%,失业率为4.9%,未来将面临无法预知的退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日本,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仍在,但经济始终难见好转,一季度GDP增速下滑至0.9%,失业率在3.1%,安倍经济学只能寄希望于新的三支箭。
从通胀预期的角度来看,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中的通胀预期显示,美国7月一年通胀预期终值2.7%,五年通胀预期终值2.6%,尽管通胀预期有所弱化,但仍维持高位。而从欧元区、英国以及日本等国的物价指数来看,持续地走低或者维持通缩格局,更不用说通胀预期了。
因此,尽管美国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低于预期,但相对于欧英日等,已经非常不错了。相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通缩预期,如今的美国仍存通胀预期。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对目前的美元指数仍存在正面驱动。
C 从基准利率、政策角度分析USDX
从静态的基准利率来看,美元相对于欧元、英镑、日元等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未来的这种优势变化取决于宏观政策的演化。
美国政策方面,去年12月美联储加息25个BP后,加息政策的步伐有所放缓,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外因,比如英国的脱欧事件等。至于后期,随着全球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爆发,市场对美国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预期升温,而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逐步弱化。尽管如此,相对欧英日的量化宽松预期,美联储的宽松预期明显弱很多。
而从欧英日等国的政策预期来看,可以总结为“QE扩大+利率下调”以及财政扩大的政策组合。欧元区,QE从600亿欧元上升至800亿欧元,购债扩大至投资级的企业债,未来存QE扩大与利率下调预期。英国,7月维持宽松政策不变后,8月政策宽松步伐加大的预期有所强化。日本,从QE扩大到降息再到安倍20万—30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一切皆在刺激的进程中。
因此,从利率与政策角度而言,美联储政策宽松步伐弱于这几个国家,基准利率差值仍将继续扩大优势,对美元指数形成利多。
D 从市场预期、避险角度分析USDX
市场预期角度。2015年以来,对于美联储,市场一直存在加息的预期,而且这种加息预期在2015年下半年逐步增强。随后,我们看到,2015年下半年美元指数逐步走强,而事实上12月美联储也正式实施了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加息政策——25个BP。
随着首次加息的尘埃落定,市场的预期开始逐步发生变化。首先,从美元指数历次加息后的走势规律来看,从加息前的上涨到加息后的下跌,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在这种历史规律下,市场对美元指数的走势从上涨预期开始逐步转为下跌预期。其次,欧洲央行在上半年的两次议息会议后,均发表了量化宽松规模与步伐低于市场预期的讲话,这直接导致盘中美元指数两根大阴线,上涨技术形态被破坏,美指转弱。最后,随着时间步入2016年下半年,对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从乐观转入谨慎,进而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逐步转弱,尽管其他经济体也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但这种加息预期的弱化也驱动了美元指数的下跌。
避险角度。2016年屡次让市场措手不及的就是黑天鹅事件频发,从欧洲德意志银行坏账危机到英国脱欧公投再到近期的欧洲银行业危机再度爆发、法国的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土耳其的政变等。展望后期,意大利的公投、美国的大选等,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未知的下一个黑天鹅事件也会成为市场忧虑所在。
E 从CFTC持仓角度分析USDX
正如经济运行有其历史规律一样,美元指数也存在其历史周期。截至当前,美元指数的周期大致为5—7年。参考历史规律,则这波美元指数的高点大致在2017年附近,而具体何时形成高点还是需要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
此外,分析美指的持仓结构,也有利于提升我们对美元指数后期走势预判的准确率。从机构最新持仓数据来看,近段时间,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基金多头持仓有所回升,净多头回升也较为明显,同时,美元指数自5月以来重心逐步上移。因而,从机构持仓情况来看,美元近期仍可能上涨。
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主要和次要矛盾。因而,在分析美元指数未来走势时,既要分析主要矛盾又要关注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兼带分析次要矛盾,从而形成对美元指数未来的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