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期货丨现货基础知识介绍①:产业概述、生产情况
苹果期货合约将于12月22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开展苹果期货交易,是证监会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期货市场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安排。
一、苹果产业概述
苹果的特点
苹果树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叶椭圆形,有锯齿。其果实球形,味甜,口感爽脆,且富含营养,是世界四大水果之冠。苹果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种植历史久
苹果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栽培史。早期栽培的苹果品种主要是原产我国新疆西部的种类,古人称之为柰和林檎。
19 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栽培的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品种,虽然仍叫苹果,但与历史上的苹果差别很大。现在,苹果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水果。
2、营养价值高
苹果性味温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糖类、有机酸、果胶、蛋白质、钙、磷、钾、铁、维生素 A、维生素 B、维生素 C 和膳食纤维,另含有苹果酸,酒石酸,胡萝卜素,是所有蔬果中营养价值最接近完美的一个,因而有着“水果之王”的称号。
3、品种种类多
苹果是一个古老的树种,世界上仍然保持着 7500 多个苹果品种,但生产中广泛栽培的品种只有百余个。目前我国
用于经济栽培的苹果品种有 20 多个:有以早捷、贝拉为代表的早熟品种,以嘎啦、摩里士为代表的中熟品种,以富士、秦冠为代表的晚熟品种。其中红富士在我国所有栽种品种中 最具代表性,其果实拥有风味好、晚熟、耐贮等优点,倍受 市场青睐。根据果品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测算,目前红富士种植面积占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的 50%以上,产量更是在苹果总产量中占到了 70%以上。
随着中国富士产量的不断上升,全世界富士产量已超过3000 万吨,占世界苹果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第一主栽品种。
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产量占全球苹果产量的50%以上。2016 年我国苹果产量为 4388 万吨,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水果品种(不含瓜类),在我国水果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栽植面积由快速扩张向平稳发展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调查研究,1982-1989 年期间和 1991-1996 年期间,中国苹果产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扩张,但自 1996 年后,环渤海湾优势产区苹果面积以每年平均 5.1%的速度持续下降,而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在 1997-2002年种植面积减少后,从 2003 年至今保持年均 4.53%的速度平稳增长,近三年苹果收获面积相对稳定,产量呈稳步增长态势。
2、区域布局由分散发展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中国苹果主产区地处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环渤海湾地区,海拔高、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苹果生产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但在这些地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宜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只有其中的优势产区更适合发展苹果产业。目前,从苹果区域布局来看,环渤海湾苹果产区种植面积保持动态平衡,逐步向本区域优势产区集中;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增长,优势产区陕西、山西、甘肃发展较快。中国苹果产业布局持续向劳动力丰富、病虫害少、生产成本较低的西北高海拔地区迁移扩张。
3、产量水平由大小年变化明显向逐年稳步增长发展过去在苹果生产上,由于基础设施和种植投入少,果园土肥水综合管理跟不上;传统栽植修剪果树,树体密闭通透性差等原因,年际间产量水平差异较大,出现大小年、周期变化的现象。近年来,受苹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技术进步、果农对果园投入与管理增加、经济效益良好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苹果产量年际间呈持续稳步增长趋势。
4、种植模式由传统种植向高效集约化发展中国的苹果树大部分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大发展时期栽植的,主要采用以乔砧密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制度,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园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机械化作业困难,导致果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降低。近年来,通过间伐减密、提高栽植标准等措施,推广应用了既省工、省力、优质、高效,又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宽行矮砧集约高效种植模式。
5、出口贸易竞争加剧,近年形势有所回暖自 2004 年起,我国多年保持世界最大苹果出口国的地位,但是前两年被波兰超过,2016年中国苹果出口量 132 万吨,重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苹果出口国。尽管目前苹果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但中国苹果出口所面临的发展约束因素渐增,一是国内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因素,导致出口竞争力逐步减弱;二是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加上贸易保护加剧国际市场竞争,使中国出口市场增长空间有限;三是质量标准与海关检验检疫约束中国鲜苹果扩展发达国家市场。
产业链相关情况
苹果是除香蕉、葡萄、柑桔之外的世界四种最主要水果之一,近十年来,从各种水果的总产量看,苹果产量远超柑桔、梨、葡萄、香蕉,成为我国五大水果之首,2015年在五大水果总产量中占比3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十年来产量和种植面积稳步增长。2014年产量突破4000万吨,2016年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产量达到 4388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量(7716 万吨)的57%。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碎片化较为特征较为明显,产业集中度低。根据中国苹果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种植面积 5 亩以下的果农占比达到 80%,行业内排名前十的贸易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 2%。
图 1 我国苹果产业链结构
二、生产情况
产量、种植面积
苹果是除香蕉、葡萄、柑桔之外的世界四种最主要水果之一,近十年来,从各种水果的总产量看,苹果产量远超柑桔、梨、葡萄、香蕉,成为我国五大水果之首,2015年在五大水果总产量中占比3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十年来产量和种植面积稳步增长。2014年产量突破4000万吨,2016年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产量达到 4388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量(7716 万吨)的57%。
种植区域分布
我国苹果种植广泛分布于25个省份,覆盖黄土高原和渤海湾两大优势区域(如图 4 所示),其中陕西、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甘肃等省份是我国最主要的苹果供应地。2012年以来,6个主产省的苹果产量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比例都超过 80%(如表 1 所示)。
1、黄土高原优势产区
黄土高原优势区包括陕西渭北和陕北南部地区、山西晋南和晋中、河南三门峡地区和甘肃的陇东及陇南地区。2016总产量2328万吨,占全国的53%。
该区域生态条件优越,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生产规模大,集中连片,发展潜力大。该区域跨度大,生产条件和产业化水平差别明显。以陕西渭北为中心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晚熟品种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苹果生产基地;陇东、陇南及晋中等地区湿度适宜,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元帅系品种集中产区;核心区周边及低海拔地区是加工苹果的良好生产基地。
2、渤海湾优势产区
渤海湾优势产区包括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辽南及辽西部分地区、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是我国苹果栽培历史最早,产业化水平较高的产区。2016年苹果产量1600 万吨,占全国的38%。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品种资源丰富;加工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市场营销和合作组织比较发达,产业化优势明显;科研、推广技术力量雄厚,果农技术水平较高。沿海地区夏季冷凉、秋季长,光照充足,是我国晚熟品种的最大商品生产区,管理水平较高,产量高,出口比例大;泰沂山区生长季节气温较高,有利于中早熟品种提早成熟上市;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光热资源充足,是富士苹果集中产区,交通运输方便,市场营销条件优越。
主要品种情况
目前我国苹果品种总体上以红富士为主,2015 年我国红富士品种的产量约为 3000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70%左右。从各主产省情况来看,红富士在大部分省份都是最主要的品种。新疆的红富士比例达到100%,山东红富士比例已超过80%,陕西和山西红富士比例超过70%,河南和甘肃也在60%以上(如图 5 所示)。
从质量标准来看,符合国标一级以上的红富士占红富士总量的50%以上,符合国标二级以上红富士占红富士总量的70%以上;从果径大小来看,每个主产区 80mm 以上的红富士苹果都要占到总产量的50%左右,其中山东和辽宁的苹果果径较大,陕西次之,其余省份稍小一些。
最新评论